伤寒论原文

桂林古本伤寒论-平脉法第一(1.1-1.2)

文章目录[隐藏]

平脉法第一


【1.1】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

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①,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1.2】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俱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②,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③;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④;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⑤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⑥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⑦,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 ① “欲知病变”:会通本无。② “百刻”:白云阁本与会通本作“二刻”。古人用装水的漏壶来计时,一日一夜水下百刻,所以似应以“百
  • 刻”为正。
  • ③ “牢坚”:白云阁本与会通本作“紧弦”。
  • ④ “动则为痛,数则热烦”:白云阁本与会通本作“动弦为痛,数洪热烦”。
  • ⑤ “太”:广西60 本作“大”,80 本作“太”,白云阁本作“大”,会通本作“太”。
  • ⑥ “其”:白云阁本与会通本作“邪”。
  • ⑦ “脏腑”:广西60 本作“腑臟”,白云阁本作“府藏”。

Copyright © 2021-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P & .粤ICP备15039453号-2 wordpress主题Theme By:wordpress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