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家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

张仲景

简介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在《后汉书》中无传。唯一见到可靠的资料就是《伤寒杂病论序》,从序言中我们知道张仲景的老家在河南南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被后世称为张长沙

但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因为《名医录》为唐人著作,南北朝人的著作都未提及此事,考诸史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清孙鼎宜认为,张机应为张羡之误,章太炎也持此说,然而张羡并不以医术闻名,这个说法仍然是有问题的。

 

 

张仲景头像

著书《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序中说道“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那个时候是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这也是他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医圣”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对他所知甚少。

医德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为后世医者树立了行医的基本原则。

贡献

辨证论治

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辨证论治的思想,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中医诊断方法,也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疾病的性质,因人、因病、因证来选方用药,根据病患的具体症状及体质的个性话治疗。

六经辨证

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根据这些症状给与对应的方药治疗,可以起到“一剂知二剂止”的效果。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书中的113首处方,也都是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被后人称作“经方”,运用得当,常能顿起大病沉疴,发展到如今形成中医的一个派别“经方派”。特别在日本得到很好的发展。《伤寒论》也被称为“医方之祖”。

典故故事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原文: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虽然事近传奇,但也可以显示当时人对张仲景医术的敬服。

曾经找过一个心理学家,叫何颙的先生,请教何颙说:"先生您看看,我长大了我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何颙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心理学家。所以那个时候他看曹操,说现在天下大乱,汉朝将要灭亡,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他说得很准,所以仲景呢也找他来看一看。何颙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这件事情记载在什么地方呢?记载在《太平御览何颙别传》里。

撰写医书

  • 《伤寒杂病论》现在未见完整版本,桂林古本为目前见到最全面的版本,但有争议(真假未辨)
  • 《伤寒论》,由晋代王叔和搜寻整理而成,后宋有林亿整理,成无己本。明代赵开美本传世至今。
  • 《金匮要略》林亿、孙奇等人整理《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

现今版本

伤寒论版本众多,但大多数关于伤寒论原文推崇以下版本:

1.赵开美本·宋    2.桂林古本   3.康平本·日      4.伤寒论397条原文(精简、全面)

现今《伤寒杂病论》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医圣”。

张仲景著书临床看病,对病患视同亲人,他的著作成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他的故事和精神照耀着中医的前行之路,现在各大中医药大学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都有张仲景的塑像、往者不可追但直到后人学习。

Copyright © 2021-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P & .粤ICP备15039453号-2 wordpress主题Theme By:wordpress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