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结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大家我是中医二羊,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伤寒论是中医一本临床宝典,相当于金庸笔下的九阴真经这类至高无上的秘籍。

在两年我重复、反复的读医圣的《伤寒论》,只读伤寒论原文。放下一切成见,把自己当一张白纸去读伤寒论。从中读到了许多原文朴素的精华。

我陆续把之前所读伤寒论的笔记分享出来,给在学习中医路上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开篇精华-太阳病提纲

伤寒论把所有病都按六大类来分,简称六经辨证,其中病在最外时候叫太阳病,

例如感冒等外感病可以看做太阳病,怎么来辨证治疗的呢?

分类是这样的,绝不是风热,风寒那么简单哦

看篇三个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中医二羊学习笔记总结:

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痛、恶寒。当出现这三个症状时,病还在最表一层,也就是太阳病

1、 浮脉主表,也主虚,太阳病之浮脉是浮而有力浮而有根。身体虚劳也会出现脉浮,只是那个脉是浮而无力或者没根。脉决说,浮如木在水中浮,我们自己去体会一下。一个木头在水里,你往下按始终有一个浮力往上顶。感冒的浮脉就有这种感觉,如果是体虚久病的就没有这个力。

2、 头痛为表证常见症状,后世有根据经络分布分为(前额痛-阳明经、颠顶痛-厥阴经、两侧痛或偏头痛-少阳经、后头痛-太阳经),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不仅仅是足太阳膀胱经或者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络病,头痛可见于任何部位,我的经验刚起病以后头、额头痛多见。

3、 项为脖子后面部位,太阳病以脖子后面发紧,发硬,酸痛起病。很多人一感冒脖子发紧或者酸痛开始。

4、 恶寒为太阳病标志症状,俗语说的有一份表证就有一分恶寒。这个恶寒往往跟发热同时见到,越发烧越怕冷这就是太阳病。这种恶寒有轻重,轻证为恶风,风吹不舒服,怕风。严重的关门窗盖厚被子都任然觉得冷。

当然,恶寒也可见于慢性病的阳虚寒凝证,寒在骨髓等,这种寒往往都是没有热的,后面有条文详细说明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

5、 太阳病为表病,分两种状态,虚实之分。表虚叫太阳中风,实证叫太阳伤寒。就是感冒了看个人体质表现出两大类,一类是体质好的,一类是体质壮实的表现出不同的表现。

6、 太阳中风提纲: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种情况往往见于平时体虚的人,像文弱书生这一类,感冒后容易又出汗又怕风吹。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A、 发热,初期可无,汗出可见于明显的汗出,平时容易出汗,出汗后容易感冒,怕风吹;也可见于微微汗出、后背部皮肤润。平时体质弱者没有汗出,以脉为主。

B、 脉缓,缓是柔软松弛的意思,不是缓慢,跟太阳伤寒的紧脉相反。

7、 太阳伤寒: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这种人往往见于李逵张飞这类的壮汉,感冒了一点汗都没有,当然,这只是普遍情况,也有见到壮汉感冒了有出汗的。

伤寒必恶寒,所谓恶寒无论多厚的衣服被子仍然觉得冷。体痛可见于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为主,呕逆可无,也见胃纳差,以脉紧,寸尺脉俱紧为要点。

8、我这两天琢磨,其实张仲景说他家族200多人,死了三分之二了,而且是伤寒十居其七。

这个伤寒不就是外感嘛,至于死那么多人吗?现在细细想想,外感病,如果治疗不得法很容易被治坏。像中后期的高热,神昏等。用错药了又上吐下泻。关键是在古代没有补液,也没有抗生素。

一个外感,普通感冒加重导致的肺炎高热咳喘,肠炎严重的腹泻等,这些都很大可能是要人命的。

补液、抗生素有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许多病的严重程度。例如细菌感染这类疾病和引起严重上吐下泻,脱水很厉害的疾病。古时候营养缺乏再加上这种上吐下泻很容易要人命的。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中医二羊学习笔记:

1、 所谓的伤寒是外感病的代称,通常以受寒引起的感冒多见。

2、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感冒,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当,最有可能导致变病坏病。

3、 怎么判断这个这个病还有没有在太阳这个最浅表的层面呢。当然还是以脉症合参考。最初发病在太阳,如果出现想吐的症状这个是少阳病的指针,而燥烦是阳明病的特点(少阳、阳明病有详解)。

复习补充:

定义: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鉴别: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伤寒论把病分为六个层次:

阳证:太阳-表、阳明-里、少阳-半表半里,

阴证:少阴-表、太阴-里、厥阴-半表半里。

如果出现少阳病和阳明病的症状,那么提示疾病往里传了。相反,如果没有出现少阳病和阳明病的症状则疾病还没有往里传。

还是在最表层的太阳层面,治疗还的从表解。从表解如果经过发汗等治疗后病没有往里传,仍在表,再解表一般用桂枝汤。

二羊实践体会:

重新读一读伤寒论,越发现医圣张仲景的厉害,结合这些理论在临床实践,发现越来越好用,效果越来越好,感冒发烧这类外感病,如果是首诊许多都是一剂搞定了。

当然一些不是首诊的,感冒治坏的病,慢性咳嗽等根据书中的原则“随证治之”大多都可以迎刃而解。

----------------------------------------------------------------------------------

觉明中医学堂·二羊出品

@中医二羊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感冒了古中医怎么辩证?二羊笔记分享,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辩证思维总结

 

Copyright © 2021-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P & .粤ICP备15039453号-2 wordpress主题Theme By:wordpress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