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二羊,今年再次精读伤寒论,只读原文,顺便把之前的学习笔记整理一番,总结成《原味伤寒论》学习笔记。深入到每条的学习后再跳出来,结合临床体会,关于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伤寒论六经辨证辨别的是啥?中医辨证看的是啥?经方必须原方原量吗?不懂太多中医理论能用好经方吗?
如果说条文是经度,跳出来再从维度的角度来看伤寒论。从总结概括要点的维度再来梳理一遍伤寒论,现在把总结的一些笔记分享给各位,和大家探讨。
不过有一个原则,二羊只喜欢探讨以临床为基础的中医理论或者问题,如果只是空谈理论就算了。
今天首先要梳理的是几个重要的概念
1、什么是经方?
传统经典之方,经验之方,我更觉得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下使用的方子,临床有效经得起时间和临床的验证,有效好用的方子。
2、用好经方的原则?
想要用好经方,不能脱离辨证,方证对应是外壳,六经、八纲辨证是手段;
人体的正气(气血阴阳精津液、脏腑经络等)是根本
正气亏虚、外邪侵犯气加内部失调是病机病理。
二羊总结伤寒论治病的思路总线:
正气+邪气--病态(失常)--辨证(六经、八纲)---经方治疗
3、如何辨证?
辨证基础是阴阳,细分则为三阴、三阳。又名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不仅仅是经络辨证,也不是单纯的六气辨证,六经辨证的内涵我觉得是正气对抗邪气,正邪斗争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可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就是八纲来细化。
二羊认为,六经辨证是一个整体的概括,病人的总体状态,是人跟病邪斗争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正方,人体(躯干、经络、脏腑、气血阴阳、精津液等)
邪气一方,六淫/失衡、病理产物(痰湿、淤血、水饮等)
正方+邪方=病人--六经辨认-方药
病人是病了的人,是病也是人,更是病跟人互相斗争反应的结果,有人说六经是经络,六经是”六气“这些我觉得都是局限的。
八纲辨证决定了治疗方向,六经辨证是大原则,经方是治疗手段。临床具体以“变”来应对,六经八纲辨证治疗的原则,具体应用以临床实际为准,包括加减,药量多少、是否调方换药等。
4、经方是否用原量?
伤寒论经方有具体用量,许多医家主张必须得原方原量才有效。我觉得套用剂量是刻舟求剑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理由:
1)、仲景在用经方时为边用边观察,大多为先用三分之一,视病情而定后面是否再用,多大的量也得看体质是否强壮等。
2)、现代中药质量大不如前,现在我们用的中药不是仲景时候用的天然药,虽然能做到原方原量,但做不到一样的药效。
当然,有部分人认为,多少量具体的数字是密码,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数字有用的话那用劣质药或者假药也有效才是。二羊认为,自然的数和密码蕴含在本草本身中而不是人为的计量单位。例如三七叶片有三到七片。
我自己用经方临床多年,实践体会量大或者量小都有效,只看当时病情态势来定。就如桂枝汤,我按一两换算3-15克来用均有效。
3)、有一些人崇尚重剂量,我想在重病或者病情需要时是必要的,但并不大剂量就一定能治病,小剂量就没有用。历代医家都有实践证明,有的人喜欢重剂量,有的小剂量,临床一样有效。
另外,剂量的大小决定了药的走势力,症如黄帝内经说的“味厚则泻,薄则通’等。
5)、现代中医,临床很多时候迫于中药效差,没办法只能靠药量来加强。
5、用经方必须懂很多中医理论吗?未必
必须把中医理论学好才能用好经方吗?不一定。中医有理论性更有经验性,我经常跟朋友打比喻,教开车的教练未必懂得汽车工作原理,但只要知道基本得结构就可以通过练习开好汽车。
教练可以让小白很快学会开车,有经验的老中医很快可以让徒弟上手,而伤寒论的经方呢本身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临床好用的方子。学会用这些方子远比臆想揣测这些方子背后的原理更有意义。
以用带学。
中医也是如此,或者你可以把中医比喻成电脑,或者手机,我们虽然不知道背后的工作原理,但是不妨碍用好经方,用好中医,只要把这个治病的经验学到就可以。
经方的方便有效就在于此,许多西医改行学中医或者一些初入门的也都可以用经方治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方证入手,当然,学深用久了,远不只是机械方证对应。
回归辨证,根据病因病机来灵活应用。话再说回来,病人是病和人的结合体,临床是中医的命根,讲得再多,吹的再好,没有临床效果都是白搭。
今天就谈那么多,下次细聊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的操作细节。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